全国第三季度GDP增长4.9% 内需的贡献是在持续恢复
发布日期: 2020-10-28 15:12:40 来源: 南方日报

在经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又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其中,三季度增长4.9%,较二季度抬升1.7个百分点,带动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

此外,多个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前三季度,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和货物进出口的增速都实现了年内首次转正,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在下降区间。

专家认为,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这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不仅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还实现了V形反弹。从全年来看,我国经济还将延续逐季向好的态势,预计四季度GDP增长5.5%,全年有望实现2%的增长。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0.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有较好保障,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据统计,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增长0.4%。

“前三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填平了一季度的‘坑’,还实现了0.7%的增长,符合预期。”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这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不仅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还实现了V形反弹,且反弹力度不小。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总体上看,前三季度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说明我国疫情防控趋势向好,经济复苏成效显著,展现出我国经济较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复工复产全面带动了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持续回落。物价方面,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

“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比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刘爱华介绍。

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年内首次转正

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经济增速这一总指标外,多个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进出口都实现转正。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同期,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7.5%,二季度为下降0.2%。

不过,消费仍处于下降区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这主要是因为前期疫情冲击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带来的。”刘爱华解读,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已经走出疫情带来的深度冲击,正处于恢复过程中。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如果说投资在经济增长当中发挥关键作用,那么消费则起到基础作用。”徐洪才分析,目前我国消费还相对疲弱,正在恢复过程中,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正在发生,网上消费、旅游消费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

“线上消费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线下消费也处于加快恢复的态势。”刘爱华提到,一些传统的商超在前三季度销售额增长2.9%,说明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更多人愿意走出室内,到实体商店进行消费,线下消费有一定的恢复。

徐洪才还注意到,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同比名义增长3.9%。“这一增速是高于经济增速的,说明我国消费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六稳’‘六保’工作已见成效。”

刘爱华表示,整体上来讲,内需的贡献是在持续恢复,持续上升,这对于我们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非常有利的。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潜力释放,不光是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基点的体现,也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好处。

记者 赵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