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合作发现离龙类新属种化石 命名为“侏儒黑山龙”
发布日期: 2020-05-12 14:12:2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董丽萍、王元青、王原等与日本、英国同行合作,在辽宁黑山县下白垩统沙海组煤层(距今约1.2亿-1亿年)发现一件离龙类新属种化石,以化石产地及其体型较小的特点,命名为“侏儒黑山龙”。

这一古生物学离龙类研究领域重要的化石发现和科研成果论文,近日已获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系统古生物学》(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eontology)发表。中外合作科研团队称,沙海组地层被认为整合位于九佛堂组之上,已产出数量较多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哺乳动物丰富,有多瘤齿兽类、三尖齿兽类、真兽类等,若沙海组与九佛堂组的地层关系确定,那么侏儒黑山龙即是目前中国最晚的离龙类化石材料。

此次从沙海组发现的侏儒黑山龙化石标本表面只暴露一个齿骨和一个颧骨。科研人员通过高精度CT扫描在岩石内部发现更多骨片,包括小半个头骨和一些零散骨片。随后又对扫描数据进行建模、再放大、镜像后3D打印,最终恢复出侏儒黑山龙的大部分头骨结构。

结果显示,侏儒黑山龙与侏罗纪的栉颌鳄和青龙相似,吻短、下颞孔未闭合。根据下颌长度推测,侏儒黑山龙的体长约30厘米,与栉颌鳄和潜龙的大小相当。

中科院古脊椎所科普介绍说,离龙类是一类已灭绝的水生/半水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于中侏罗世(距今约1.74亿-1.63亿年),至中新世(距今约2300万-1600万年)消失。虽然全世界已报道的离龙种类并不多,仅有12属25种,但这个类群呈现出多样的形态特征,如新离龙类体型大、吻长颈短且下颞孔不闭合,而“非新离龙类”的体型小、吻短、下颞孔闭合,有长颈和短颈两种类型。

亚洲尤其是东亚,被认为是离龙类在早白垩世时辐射演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离龙类绝大多数为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成员,而在热河生物群之外离龙类的化石记录很少。在离龙类的系统发育树上,“非新离龙类”满洲鳄、潜龙、戏水龙、复活龙等构成异离龙类这一支;栉颌鳄、青龙和黑山龙位于新离龙类和异离龙类构成的支系之外,个体都比较小、形态特征原始,其中侏儒黑山龙在时代分布上最晚。  (记者 孙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