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如何打造乡村品牌
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和发展,是大多数国家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如何平衡城乡关系,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品牌,更关系到乡村持续发展。欧洲各国因地制宜,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之路,涌现不少优秀案例,值得借鉴。
保加利亚:特色农业“嫁接”旅游业
保加利亚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都非常注重融入浓郁的地域文化元素,设计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巧妙地将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
保加利亚这个美丽的巴尔干国家,非常善于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他们将农业特色化、主题化,开发出诸如玫瑰节、薰衣草节、樱桃节和酸奶节等主题旅游项目,巧妙地将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保加利亚是世界著名的玫瑰之国。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中部小城卡赞勒克都会举办玫瑰节。卡赞勒克被称为保加利亚的“玫瑰之都”,充满民族风情的玫瑰采摘、玫瑰花车大游行、“玫瑰皇后”评选等系列庆祝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尤其是近年,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游客越来越多,给玫瑰节增添了东方色彩。
卡赞勒克向西有一条绵延100多公里的山谷,是保加利亚种植玫瑰花最多的地区,被称为“玫瑰谷”。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玫瑰迎来收获季,身着民族服装采摘玫瑰的花农随处可见。清晨,一望无际的玫瑰园里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大人、小孩手提花篮,边采花边放声歌唱。
玫瑰节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庆典之一,展示了保加利亚独特的玫瑰文化。新冠肺炎疫情前,“玫瑰谷”每年吸引游客达20多万人次,观玫瑰、游花海、买精油,玫瑰节不仅成为保加利亚最亮丽的名片,也成为该国以农业种植促进乡村振兴最成功的范例。
保加利亚不仅有玫瑰,还有美味的酸奶和令人垂涎的樱桃。保加利亚被称为“酸奶的故乡”,是全世界酸奶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为了弘扬独特的酸奶文化,保加利亚还专门设立了酸奶博物馆供游客参观。被称为世界五大长寿村之一的保加利亚莫斯利安村是酸奶节的举办地,如今酸奶节就像玫瑰节一样,成为宣传保加利亚优质农产品和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又一个广阔平台,吸引更多中国和世界各地游客慕名前来。值得一提的是,12年前,中国的光明乳业开启与保加利亚合作的“酸奶新丝路”,从此保加利亚酸奶伴随着这条“新丝路”来到遥远的东方。
每年6月底在保加利亚西南部城市丘斯滕迪尔举行的樱桃节同样别具特色,它吸引了保加利亚全国和周边国家的众多民众。保加利亚把引种、培育和生产樱桃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举办樱桃节,起到促进乡村振兴和带动旅游的效果。
保加利亚盛产的葡萄酒同样享誉世界,其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酿制高品质的葡萄酒。保加利亚每年都会举办各类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展会,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助力种植业发展。
法国的普罗旺斯被誉为薰衣草的故乡,但少有人知的是,保加利亚的薰衣草同样令人惊艳,产量数年前就超越了法国。低调的保加利亚在薰衣草精油的生产方面居世界第一,每年生产近200吨。保加利亚是薰衣草精油的主要出口国。保加利亚农业、食品和林业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国出口了105.8吨薰衣草精油。2020年前8个月,出口量为159.2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寻求缓解压力和解决睡眠不足的方法,这推动薰衣草精油销量快速增长。
薰衣草及精油为保加利亚农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薰衣草种植面积扩大,保加利亚薰衣草也和玫瑰一起香飘四海。每年7月是薰衣草的收获季,保加利亚中部小城切尔潘会举办盛大的薰衣草节,吸引众多客商和游客前来。
乡村旅游是了解保加利亚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通过这些极具特色的活动,游客可以体验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真正感受保加利亚人的待客之道。美味的当地美食,丰富的手工艺品,多彩的民俗,独具特色的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都成了保加利亚的“名片”。通过资源挖掘、政府支持、产业延伸,保加利亚打造出一个个产业化、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本报驻索非亚记者 田晓军
德国:城乡协同均衡发展
以“城乡等值化”理念为引领,德国政府积极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企业向乡村迁移并形成了以乡村为主体的企业布局。
德国具有城市化率高、城市化进程启动早的特点。作为欧洲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德国城市化率在1850年前后就达到了30%,1955年至1960年间已经超过70%。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德国乡村振兴与治理也伴随城市化进程经历多个阶段,形成当前以小城市和乡镇为主、相对均衡的城乡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相对分散、经济紧密互动的城乡发展格局。
德国早在二战后就根据当时的情况重新制定了《土地整理法》《农业法》《空间规划法》等一系列法律,为德国农村土地治理提供了充分有力的法律保障。其中《土地整理法》和《农业法》允许土地自由流转及土地合并整理,为提高农村土地整合利用效率、转变农村经营方式提供了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德国还通过制定“乡村更新”计划等一系列政府主导的乡村振兴促进政策,为德国乡村发展提供财政、技术、教育等全方位支持。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的保驾护航,德国乡村才得以在不同阶段取得显著效果。
德国注重对乡村产业功能的协调规划,在传统乡村功能之外创出一套产业“逆城市化”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城乡等值化”理念为引领,德国政府积极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企业向乡村迁移并形成了以乡村为主体的企业布局。
在德国的农村地区,各种大型的生产设施和企业办公场所随处可见。这些设施都分布在村镇中心不远的田间地头。德国企业当中,仅有极少部分将总部设立在大城市,大量全球领先的冠军企业都将总部和重要的生产设施建立在小镇周边。这种“逆城市化”布局给企业所在地的乡镇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极大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产业的良性互动,全方位促进德国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增加乡村对企业的吸引力,德国高度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完善乡村功能布局规划,为企业和就业人口创造合理、高效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此鼓励企业和员工在小乡镇安家落户,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还面向企业推出一系列土地和税收优惠,以此吸引企业向乡村迁移。
“乡村更新”计划是德国现代化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德国联邦政府大力支持下,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并注重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乡村生活条件。除了吸引企业向乡村迁移,德国乡村的第三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在“乡村更新”计划的发展理念推动下在德国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依托各种自然文化景观的德国“农家乐”“远足游”早已成为德国人喜闻乐见的娱乐休闲方式。遇有节假日或在旅游旺季,德国很多村镇甚至人满为患。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德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密不可分。德国在“乡村更新”计划中高度重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土地治理、环境治理、文物保护等一系列综合工程,保证了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协调发展,并着力开发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形成了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本报驻柏林记者 谢 飞
瑞士:生态优先美化乡村环境
瑞士持续致力于乡村治理,全国各地乡村包括偏僻小村普遍整洁有序、环境优美,邮政电信服务和道路交通网等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堪称舒适宜居。
瑞士国土面积小,丘陵山地多于平原,耕地面积有限,农业规模小且成本高,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很低。多年来,瑞士持续致力于乡村治理,全国各地乡村包括偏僻小村普遍整洁有序、环境优美,邮政电信服务和道路交通网等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堪称舒适宜居。
瑞士的生态环境型乡村模式的核心是使农业农村不断适应生态系统,将乡村的农业经济价值与生态、人文、休闲旅游等附加价值相结合,涵盖收入及生活质量、发展需求、农业转型、环境保护和旅游观光等可持续发展各要素。宏观农业农村政策框架辅之以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得农村特别是山区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得以持续改善。
瑞士把完善基础设施列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并通过立法来保障和督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落实执行,其中重点是道路交通运输、水电供应和电信服务等。包括定期维护、翻新和扩建基础设施;保障山区丘陵地带、夏季牧场以及特殊农作物区和农业企业的水电供应,以及未开发或开发不足地区的电信服务;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等方式,完善农村学校、医院、天然气管道和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围绕生态农业主题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结构。针对农村尤其是农业保护区,推广生态平衡项目,改善农村供排水和灌溉系统,加强水资源和土壤管理,对耕地实施长期保护;整合农村土地权益冲突,重组土地所有权和租赁权安排,协调农村定居点和农业生产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兼顾各利益攸关方关切,制定农村发展战略及政策措施时突出包容性;协调农村大型基础设施及土地开发项目,谨慎使用土地资源,保护生计。
瑞士还制定国家级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为各方提供政策指导框架。既有可直接实施的具体措施,也有中长期规划,包括扩大农业生态网络,协调农业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关系,推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立相互依存和多样性互补关系,发展环保型和可持续型农业和食品工业等。把乡村建设及繁荣提升到战略高度,将改善农村特别是山区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在区域层面,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农业农村区域合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支持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项目。区域合作突出发展经济这一主要目标,促进农业政策与区域发展政策更好地协调,推动各方合作,兼顾生态和社会文化项目,确保那些想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的区域利益集团获得政府政策工具的支持。
在资金方面,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经济援助、金融支持和技术扶持。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制定激励政策,包括向农民和农业企业发放资金补助、提供无息投资贷款和无息商业援助贷款等。
瑞士还注重美化乡村环境,增强农村吸引力。通过营造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交通便利的乡村,发展高价值的旅游休闲和文化项目,提升农业农村价值链,推进农村发展多样化,优化农村土地功能和用途,在确保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自然和文化景观。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杨海泉
-
1崇左自贸片区发展“五跨” 市场主体加速集聚
-
2广西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营造公平、稳定、高效、便捷的投资环境
-
3广州海关关区化妆品出口增长明显 “减证便企”成效显著
-
4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境外发债首次专题宣讲会 推动跨境证券投融资便利化
-
5制度创新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坚持从创新中寻找活力
-
6五部门规范教育收费 促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
7文化和旅游部新规将促进在线旅游规范经营 重点规范不合理低价游
-
8中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78.12亿元 应对外部挑战和严守风险底线相结合
-
9中国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站上荣枯线 我国经济景气持续恢复向好
-
10电子竞技行业为何岗位“吃不饱”?完整产业链体系亟待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