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合工大这位学子获得29个奖项10余项专利
发布日期: 2022-11-02 09:11:55 来源: 大皖新闻

近日,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名单揭晓,"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获得者10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2019级(2)班的张启民是安徽省唯一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的大学生。

据介绍,张启民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29项,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申请专利软著10余项。目前,他已被保研到复旦大学。11月1日,大皖新闻记者与张启民深入对话,走进他的拼博奋斗时光。

制作无人机助力巢湖蓝藻治理

学的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进入大学以后,张启民加入了学校航模队和无人机创客实验室。通过小组合作制做出串联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并代表学校参加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斩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国家级奖项。

张启民与团队成员一起制作飞行器模型。

无人机获奖了,张启民并未止步于此,决定带领团队不断改进无人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后来觉得单纯在技术上精进意义不大,还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需求。"张启民告诉记者。他们后来就思考将改进二代的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应用在巢湖,但由于太重没办法达到水上飞机的效果,所以想办法优化得到第三代倾转旋翼式垂直起降无人机。

无人机参与巢湖蓝藻治理。

作为合肥本地人,巢湖水域蓝藻问题始终牵动着张启民的心。他与学校的刘广教授就矢量推进无人机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展开了学科交叉研究。"巢湖蓝藻最开始爆发的时候是在岸边,但是卫星监测由于太高看不到,我们就想着利用无人机提前对往年爆发的重点区域做巡航监测,使用生物灭藻的手段治理蓝藻,扼杀后面的爆发风险。"张启民向记者介绍。

张启民团队自研的矢量推进无人机已经在庐江县连河村水域得到试用,所搭载的机载蓝藻视觉定位算法也得到了多位业内专家的认可。"去年,我们在巢湖试飞二代机,因为尾翼没有装好,无人机解体掉入巢湖,后来为了规避飞机掉入大型湖泊难以找回来,所以我们在其他出现蓝藻问题的小型湖泊、河流上多试飞,针对试飞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

目前,张启民带领团队正在继续做《蓝藻爆发初期无人机监测预警与打击一体化装备及系统》项目。"因蓝藻主要漂浮在水面,早期蓝藻片状、点状分布无法集群会跟随水华积聚在岸边,此时无人机投药治理效果不佳。"所以,张启民团队正在研究以清理船为主要载体,无人机提供蓝藻目标点坐标并规划清理船航行路径。

学会平衡好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

大学期间,张启民将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称号收入囊中,还获得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29项,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申请专利软著10余项。

张启民的获奖证书。

在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方面都小有成就的张启民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但事实上,张启民大学的学习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也会有受打击和困惑时刻。

"初入大学,我和大多数新生一样,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周一至周五忙着演讲、辩论,社团值班和工作,周末还有校外志愿、家教。"张启民告诉记者,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耗费了他的大部分精力,所以大一学期工程图学的期中考试只考了70分,专业倒数第四。

"大一的时候,同学们在上自习,我可能需要去做一些实践活动,没有把学习和实践时间分配好。"张启民坦言,自己刚进入大学时,脱离了中学高压管理模式,如何平衡好课外活动与学习成为了入学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70分的考试分数让一向要强的张启民立刻清醒过来,意识到学习不能落下。"我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时社团活动等占据了我很多时间,但其实对我的学习科研没有很大帮助。"所以,张启民决定白天没课的时候集中安排课外活动,晚上专心学习研究,周末处理各种繁杂事务。经过调整,张启民终于在大一学年结束时将成绩赶了上来。

苦难是他加深对世界认知的养料

在和张启民对话过程中,记者总是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被他乐观向上的态度深深感染。

但事实上,命运也曾给过他沉痛一击。2021年8月16日,张启民原本计划和队友携带无人机去巢湖西侧蓝藻集中爆发的水域,收集用作识别算法训练集的图像数据,但是突发的胸闷、刺痛让他紧急住进了医院。

张启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由于先天肺部发育不良、肺叶未完全打开,加上长期的熬夜做科研项目,身体出现问题,为了避免大出血,张启民不得不接受了肺大疱切除手术。这时,他的队友、老师才知道这已经是他自2019年以来第二次接受手术治疗。

躺在病床上的张启民依旧心系携带无人机区巢湖收集图像数据的事,便打电话让队友按时过去收集数据。"手术归手术,数据不能往后推。"张启民告诉记者,队友收集数据回学校后,他还在病床上组织开了一次在线会议讨论接下来马上要汇报的项目事宜。

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张启民的母亲也曾生了一场大病,家庭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他在大学期间通过勤工俭学来补贴家用。"虽然妈妈和我都生了大病,但我认为上天还是眷顾我的,我们这个小家过得清苦但很幸福。我所经受的苦难,都是加深我对世界认知的养料。"张启民说。

保研到复旦,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张启民告诉记者,他在小学就曾受到过工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一直没有忘记这份善意。"所以,大一就加入了学院的紫笛志愿服务社,每周一次参与社区实践帮扶。"张启民介绍,大二学年,他担任社长,通过四点半课堂、守护雏鹰计划等服务把爱心传递到滨湖和园等9个社区、1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

张启民参与朋辈辅导活动。

在校期间,张启民尽力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三年来,组织创新创业主题报告10余次。2021年,作为朋辈导师指导低年级同学申报大创项目5项,作为"学长导师"指导学弟在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斩获国家级一等奖。2022年,以"企业指导老师"的名义参与指导两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分别斩获省级金奖、银奖。

这次张启民获得了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他想着要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能获得这份荣誉,首先要感谢主办方对我的认可,另外,这笔奖金对我来说也是帮助,但是我认为要把善意传递下去,想把奖金捐给比我更加需要帮助的自强不息的同学,传递这份爱心。"张启民表示。

目前,张启民已经通过推免生选拔复试考核。明年9月,张启民将进入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心血管植介入器械。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读研?张启民告诉记者,他在大一很迷茫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做医疗机器人的学长,于是就和学长一起做了一些科研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这很有意义,自己也感兴趣。"张启民表示,这不算太大的跨专业,其实在硕士阶段从事心血管植介入器械是能够发挥其本科力学加机械的优势,并且在本科阶段做了医疗机器人方面的科研,发了不少论文,也为研究生阶段打下了基础。

希望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做出什么成果?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启民非常坚定地说,"我希望用三年时间,可以设计做出真正能通过医疗器械的审批从而真正应用到人体的器械,而不是单纯只发论文。"(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

标签: 中国大学生 自强之星标兵 合工大这位学子 获得29个奖项 10余项专利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