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合多国共释放7000万油储 汇丰指作用“杯水车薪”
发布日期: 2021-11-25 13:47:40 来源: 财华社

美国史无前例地协调中日英韩印多国释出近7,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SPR),被外界形容为“杯水车薪”式的压抑油价行动,而且突显美国拜登政府面对来自高通胀的重大政治压力,布兰特期油周四亚洲早段每桶报82.35美元,收复早前的失地。

在各国释出的战略原油储备中,美国占5,000万桶,其中1,800万桶是先前已授权、但将加速释出,其余3,200万桶则预计未来数月释出,彭博报道全球第二大耗油国的中国已准备释出至少100万吨(约733万桶)的俄罗斯ESPO混合原油,第三大耗油国印度宣布释出500万桶战略储油,英国未来几周将释出150万桶,据悉日本将释放420万桶,南韩也宣布将加入,总释放量至少达6,800万桶。

汇丰发表以“能源冲击”为题的宏观报告称,美、中、印、日、韩及英国宣布释放战略原油储备,暂时未见压抑油价的预期效果,但内地煤炭期货合约价已率先从高位回落,大多数分析家预计油价、天然气批发价及电价会很快下跌,然而,汇丰报告指这些预测有可能错了,理由是当前能源价格冲击的基本因素非常广泛,最有可能情境是能源价格维持高位,甚至更差的是油价持续上扬。

今次能源冲击涉及所有类型化石燃料价格上涨,所以在考虑今次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影响时,考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简言之,今次能源价格冲击的焦点已非油价本身。

汇丰石油分析师早前预测,到2022年,布兰特油价为每桶75美元,到2023年为76.5美元。这些预测接近原油期货市场和彭博社对明年的共识,但该行认为油价是否会保持高位或小幅下跌似乎仍存在很大变数。

汇丰报告指出,天然气价格变化通常滞后油价,虽然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储存容量和监管气价的政策。

在亚洲,由于大多数长期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合约都是与原油定价勾,这意味着虽然亚洲现货气价对通胀影响不会是即时,这些LNG合同通常与油价有3到6个月滞后。

对一些已发展经济体如欧洲,通常油价每上涨10%,会使欧元区通胀率增加约0.2至0.3个百分点,而且传递速度相对较快。但今次欧洲气价显然涨幅远远高于油价,而其他能源的价格(通常更稳定)也上涨了,最不幸的是,气价飙升的发生在全球商品需求出乎意料的强劲反弹,这导致愈来愈多的行业出现供应链瓶颈,以致推高相关产品的价格。

天然气、煤炭、取暖油和原油价格已按年飙升超过一倍,在世界某些地区,增幅甚至更高。其中,能源成份如零售气价的传导作用,以至整体能源价格上涨对更广泛通胀的影响似乎至少持续到明年中。

事实上,能源价格正在推高世界各地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日本的PPI达到8%,消费者价格表面上涨幅较小,但具体影响仍要看能源在一篮子消费品的比重、对原油补贴及税负水平、对能源需求的相对强度,以至对通胀水平的普遍预期。

从地域来看,亚洲较世界其他地区所受影响仍然较少,然而,能源价高企的时间愈长,便愈容易带动化肥和食品价格上涨,并且与其他供应方瓶颈等影响价格因素相结合,令整体通胀更长时间维持高水平。

汇丰指出,随着疫情反复,全球断断续续实施隔离措施,能源价格似乎暂未对人们活动构成明显影响,但受到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拖累,美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已开始下滑,较高的能源价格如同对生活成本的挤压,高收入者最近收入出现较大跌幅,低收入者更首当其冲地承受更昂贵燃料的冲击,因为他们在能源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是最富有10%人的两倍,并因此蚕食美国大众的消费信心。

生活成本高企,正成为一个日益政治化的问题,不但是美国,许多政府正在对高能源价格问题进行干预。汇丰指出,中国对电费的监管结果导致工业用电价格涨幅大增,但维持家庭用电电价稳定。在印度,它们通胀将滞后地上升。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经济体,为公用事业价格设上限,涉及的公共财政成本看起来很小,当然前提是只要能源批发价的涨势不会持续。

今次能源价格远低于2008年甚至2011年的绝对高点,按实际价值计算,甚至远不及1970年代的冲击,但汇丰认为,这次能源冲击仍是相当不寻常,它不在于单单油价的涨幅,而是所有类型能源价格都上涨的广度上,特别是当拜登总统受到6%以上通胀造成的严重生活成本挤压所承受的政治压力,迫使美国未来几个月需要释放部分战略石油储备的决定,以及协调中、印、日、韩和英国等合作压低原油价格,希望缓解通胀恶化。

对上一次美国释放战略原油储备是在2011年,当时利比亚战争导致油价跃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当时在国际能源署协调下,美国,亚洲,欧洲各国政府合作释放其持有的储备,但对压抑油价的效果是短暂的,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是导致OPEC+随后对过快增产的谨慎态度,相信这亦是今次OPEC+采取不合作态度,宁愿维持12月每日增产40万桶的决定。

(文章来源:财华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