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通胀压力是否来袭?中国宜未雨绸缪
发布日期: 2022-02-14 16:25:06 来源: 国际商报

由于疫情和政策等原因,投资者对我国是否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担忧。业内人士认为,全球通胀升温对我国物价影响总体有限且可控,全年CPI涨幅料保持温和态势,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而PPI涨幅将逐步回落。面对压力,我们宜未雨绸缪,加强防范。

疫情是重要的导向性因素。第一财经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四十年一遇美国大通胀: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显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能源、交通运输价格增长最快。遏制通胀成为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疫情决定了短期内通胀走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报告认为,存在三种情景:

第一种情景:

疫情出现明显好转,全球供应链压力缓解,美国通胀水平明显下降,美联储可能会放缓货币紧缩的步伐。

第二种情景:

疫情总体上变化不大,供应链压力依旧,通胀水平变化不大,美联储可能将以较快的节奏加息和缩表以遏制通胀。

第三种情景:

疫情明显恶化,然而,随着全球疫苗普及与新冠病毒重症比例下降,各国重启全面封城应对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需求端受到的冲击小于供给端。由于通胀进一步上升,美联储将不得不加快加息和缩表的步伐来遏制通胀。

报告认为,美国通胀未来走势将对中国产生影响。

第一种情景下,出口放缓、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一方面,由于疫情出现明显好转,全球供应链压力将缓解,全球商品供给有望快速恢复,这将使中国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另一方面,过去一年中推动人民币走强的贸易顺差因素将转弱,从而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第二种情景下,出口放缓、资本外流、金融市场波动。首先,随着美联储以较快的速度收紧货币政策,外需将随之下降,我国的出口将放缓;其次,中国将面临着一定的资本外流压力,人民币汇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第三种情景下,将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金融市场波动压力。在该情景下,由于疫情恶化,通胀加速上升,美联储将不得不加速加息。美国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全球金融市场将出现剧烈的波动,我国也将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和金融市场波动压力。

就此,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也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一定程度也会给中国国内价格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但中国加大了保供稳价的力度,防止下游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不利影响。“自去年以来,保供稳价效果比较明显。”

即便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温彬判断其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也是可控的。不仅中国粮食连续丰收,猪肉价格短期之内也很难回升。CPI在短期内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文称, 2022年中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预计CPI延续温和上涨态势。

另有业内人士对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风险提出“要未雨绸缪”。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近日表示,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飙升或增加中国输入型通胀风险。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657亿斤,同比增长2%,再创新高。中国继续坚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李春顶在参加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时表示,2021年多数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保持了上涨,大豆、小麦、玉米、豆油期货每吨收盘价同比分别增长了11%、34%、40%、37%。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对中国未来粮食进口及粮食安全都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或将加剧输入型通胀风险,预计2022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进而影响未来中国国内物价指数。

中国政府保住国家粮食底线的决意坚定,提出2022年继续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提出要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

“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虽然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比较紧张,但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尤其是口粮绝对安全。”李春顶表示,目前大豆、豆油等饲料粮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要未雨绸缪,加以防范。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标签: 通胀压力 未雨绸缪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