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推荐:全球央行“购金热”背后:外汇储备多元化大势所趋
发布日期: 2023-05-31 20:56:4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面对货币政策、经济和地缘政治等挑战,全球央行“购金热”持续,对美元的悲观看法也折射出全球去美元化的大潮。


(资料图)

当地时间5月30日,世界黄金协会(WGC)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央行黄金购买量达到历史高位之后,有24%的央行计划在2023年增加黄金持有量。新兴经济体的央行更热衷于增加黄金储备,71%的受访央行预计,今年的总体黄金持有量将增加,而去年这一比例为61%。

在去年大举购入黄金之后,很多央行今年依然在买入。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各国央行的全球黄金储备增加了228吨。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各国央行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对黄金愈发青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黄金被视为一种避险资产,能够提供稳定性和价值保值的特性。在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持有黄金可以作为一种防范风险的手段。其次,黄金具有广泛的国际认可度和流动性,能够为央行提供一种可靠的储备资产。此外,一些新兴经济体可能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以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或货币波动。

外汇储备多元化大势所趋

在今年2月7日至4月7日期间,世界黄金协会对59家央行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和去年一样,地缘政治担忧、利率担忧和通胀压力上升仍然是央行看好黄金的主要原因。

在黄金成为香饽饽之际,央行对美元的看法比之前的调查更为悲观。随着其他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国的外汇储备正在多样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许多央行一直在通过增加欧元、日元、人民币和黄金等其他储备资产,积极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

世界黄金协会央行业务主管Shaokai Fan表示,各国央行仍然认为黄金具有吸引力,长期以来,黄金一直被用作保值和对冲经济动荡风险的工具。对于美元和黄金的作用,央行的看法已发生重大转变。总体而言,央行对美元的悲观情绪出现大幅上升,而对黄金的乐观情绪大幅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害怕被制裁是各大央行增持黄金的一大理由,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3000多亿美元的资产。有25%的新兴市场央行对此表示担心,而发达经济体的这一比例为0%。

在刘典看来,外汇储备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多元化的外汇储备可以降低国家对某一种货币的依赖,减少因该货币贬值或其他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而且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在提升,因此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来支持其经济和金融发展。国际经济体系的多极化趋势也促使各国央行寻求多样化的外汇储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此外,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来看,美元逐渐式微以及全球政经格局波动导致未来形势仍不明朗,让各经济体对未来金融安全环境产生担忧,增加黄金及非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抵抗未来可能由其他因素引发的金融动荡。

去美元化影响几何?

尽管美元仍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实力已经在不断下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在2022年第四季度降至58%的20年低点,远低于上个世纪之交时的约78%。

对于近期全球热议的去美元化,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美元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不同宏观环境下这一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不尽相同。近年来,当美元和美元资产价格不稳,或者美国频繁动用“美元霸权”时,去美元化的呼声便增多。本轮去美元化热潮的背景颇为复杂,既有美元资产国际储备下滑,也有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还离不开美国银行危机和债务上限风波的频频扰动。

在刘典看来,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增加其他货币和资产的使用,去美元化趋势可能会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影响。首先,美元的全球需求可能会下降,导致其价值下降,这可能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其次,一些国家可能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合作和贸易结算,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和更加平衡的发展。另外,去美元化可能促使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可能涉及新的储备货币的出现或国际货币规则的变化。

与此同时,中国等国家在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可能会迎来一些机遇。刘典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中国可以增加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可以通过促进人民币使用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刘典也提醒,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开放、人民币的稳定性和可兑换性、金融监管和透明度等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去美元化不会“一蹴而就”

尽管全球去美元化是大势所趋,但会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进程。

钟正生认为,去美元化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会一蹴而就。2022年以来,地缘冲突、能源危机、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宏观风险急剧上升,各国为平衡风险而减少美元资产、增持非美货币和黄金。但在这些风险退潮后,去美元化未必能持续加速。从绝对水平看,美元的储备和结算功能在全球仍保持“一枝独秀”。

具体来看,储备方面,美元储备的全球占比虽有下降,但规模仍是第二名欧元的三倍。结算方面,截至今年3月,美元仍是SWIFT系统中占比最高的币种,且人民币、欧元等结算多发生于中欧两大经济体参与的区域贸易中,与美元结算的国际化水平仍有距离。人民币方面,中国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短期不会积极寻求“取代”美元。

机构层面,穆迪表示,美国转向保护主义、制度弱化以及债务违约等风险,都将威胁到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预计未来几十年将出现一个更多极化的货币体系,但仍将以美元为主导,挑战者将难以完全复制美元的规模、安全性和可兑换性。

此外,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很可能为捍卫美元地位而采取更多行动。历史上,美元走向离不开政策定调。早在2021年1月,美国新财长耶伦便代表拜登政府表明了汇率政策立场,明确表示美国不会主动寻求弱势美元,重申“市场决定汇率”的承诺。此后两年,美元步入升值周期。当前,为控制高通胀,拜登政府更可能希望美元升值或至少保值。

钟正生认为,面对愈演愈烈的去美元化威胁,不排除美国政府进一步采取行动,巩固美元的储备和国际结算功能,向世界展现美国捍卫美元的决心。美联储可能采取的行动是,更加坚定地寻求物价稳定,不过早地降息和停止缩表,尽力稳住美元汇率。

对投资者而言,去美元化情绪的可能降温可能触发部分资产价格调整。钟正生分析称,美元指数可能获得阶段性支撑。尤其考虑到当前看空美元、看多欧元的交易已经较为拥挤,美元指数可能阶段性企稳或反弹。黄金、加密货币等“美元替代货币”价格可能出现回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