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徽样板” 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1+16”运行体系
发布日期: 2021-08-10 14:35:13 来源: 安徽日报

依托前端传感器,来自全市桥梁、主干管线的数据实时进入监测系统,一旦出现异常便会预警……这是合肥城市生命线监测中心每天都在上演的情景。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合肥模式”的意见》,到2022年,基本构建以燃气、桥梁、供水为重点,覆盖16个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主框架;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力争16个市全部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等重要任务,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近年来,合肥市统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形成了以场景化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实现了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

《意见》明确,我省将依托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中心,升级建设覆盖全省的省级监管平台,与各市监测中心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与省应急指挥系统衔接,实现对各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预警、处置情况的监督管理,为各市在运行监测、预警研判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对全省行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整合各市现有资源,建设各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中心和网络,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梯、综合管廊等重点领域,实现与省级监管中心数据实时共享,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1+16”运行体系,形成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网。鼓励各市结合实际拓展轨道交通、消防、输油管道等特色应用场景。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筹措工程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维护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工程诊断与预防、运行监测与预警、防灾减灾与处置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物联感知、智能巡检、现场处置、应急救援等装备和产品迭代升级,打造全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记者 何珂)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