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海南乡村振兴丨昌江篇
发布日期: 2022-02-15 12:01:09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海南频道

2021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昌江黎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任务,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投入1.7亿元衔接资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依山傍水打造新黎乡 描绘振兴新画卷

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的合作模式,积极盘活特色文旅资源,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王下乡借助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原真的黎族文化,以及海南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金字招牌,将生态保护和地方民俗文化内涵的发掘作为规划的重点,坚持在传承中发扬、在保护中开发,积极规划建设“黎花里”文旅小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浪论村以“资产入股”的模式将24.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企业打造特色民宿,洪水村以黎族传统民居-船型屋等文化资产入股企业打造特色民宿和黎族船型屋遗址文化园等项目,企业负责项目规划、投资运营、日常管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变舞台、村民变演员、百姓变服务员、田园变集市、特产变文创,绘制出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围绕土地做文章,盘活“闲置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昌江石碌镇孔车村集体产业较为薄弱,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水稻以及瓜菜为生。为了拓宽村民经济收入的渠道,石碌镇组织孔车村委会干部开展市场调研和外出参观考察,因地制宜盘活空置的昌江富宝山猪养殖基地,改造成标准的鸽子养殖基地,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并成立富宝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鸽子养殖特色产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以”政府指导+企业帮扶+村民入股”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七叉镇乙洞村以农民土地租金入股的方式成立昌江黎蔬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借助专项衔接资金和省派帮扶单位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出资的135万元,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常年蔬菜直供基地,以海南核电一期、二期及核电小堆项目、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以及昌江“菜篮子”为主要市场主体,在全村范围内推广蔬菜种植产业,激发农民发展内生动力,引领乙洞村农业发展产业转型,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富足。“村里有了基地,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在常年蔬菜基地务工的村民刘春连说。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模式,采取政策推动、示范带动、龙头牵动等措施,结合各村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乌烈镇白石村气候自然条件适宜黑米生长,加之村民有种植传统,市场前景广阔,为更好发展黑米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乌烈镇将专项衔接帮扶资金作为白石村村集体发展黑米产业项目的启动资金,在白石村打造“一村一品 ”特色产业。为此,白石村租用了208亩田地种植黑米,成立了昌江敬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目前已注册“白石黑米”商标,预计纯收入达8万元。

昌江大力抓好产业帮扶,2021年共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扶持61个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化村集体与13家龙头企业合作,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系点单位+集体经济+农户”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通过生产、务工奖励机制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产业发展,继续帮助脱贫户购买1.4万亩橡胶价格保险,不断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局长“问诊”:如何寻觅“千里马”助推乡村振兴?

林克爱: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 局长

特色黎乡描绘的乡村振兴画卷,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生。如何持续有效地在乡村振兴发展路上走得越来越好,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林克爱认为,还需要引进人才作为助推器,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林克爱说,乡村人才流失、老龄化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想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须重视乡村人才振兴。

如何引进?有哪些引进人才的优质政策?在林克爱看来,想要找到专业的技术型致富带头人也是基层实践所迫切需要的。为了寻觅到优质的人才,带动乡村发展,政府可充当伯乐,建立健全系统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条件等,广纳天下英才,挖掘千里马。

“我们迫切需要各类人才大放异彩。”林克爱考虑到,不仅是优化条件对外来人才,挖掘本土人才激发农民自主性,引导群众共建共治,亦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那么,哪种方式或模式、政策能引进、挖掘、留住人才?这还需要深入探讨。

专家“把脉”:“筑巢引凤”打好“引人”和“留人”两张牌

张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乡村振兴,既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又需要懂技术的“田秀才”,关键在于打好“引人”和“留人”两张牌。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写实乡村振兴“前半篇文章”,昌江需要充分发挥人才作为助推器的作用。

一是“筑巢引凤”让入乡人才愿意下乡。昌江首先要加快制定引人用人的政策文件,让入乡高素质人才吃下“定心丸”。其次,要实行乡村人才培育工程,探索以需求导向为核心的教育培训方式,强化以政府补贴培训、社会资本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的技能培训供给服务体系,对入乡人才进行全方位人力资本培训。例如,可以借鉴山西省万荣县的做法,万荣县推进“凤还巢”服务计划,建立“凤还巢”县服务中心、乡服务所、村联络站,建设回乡创业孵化园,让还巢之凤有发展的平台和空间。筹集设立专项基金,让入乡人员能得到资金扶持,迅速创业立业。

二是“要素支撑”让入乡人才放心经营。入乡人才在乡村需要经营,这就离不开要素支撑。在土地要素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创新设施农用地供给方式,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机制,加快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盘活存量农村建设用地。在资金要素方面,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和农村产权抵押风险补偿机制,对入乡人才落实税费减免并给予一次性补贴,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入乡人才。

三是“公共服务”让入乡人才安心留下。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解决乡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以及社会保障等入乡人才迫切关心的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重点解决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城乡不均等的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

标签: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