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疫”下半场:“疫苗+特效药”双杀能否终结新冠大流行?
发布日期: 2021-11-07 12:17:4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仍没有减缓,新冠病毒还在加速变异传播。近期多地发生由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说明,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面临较大压力。

这也使得新冠“疫苗+特效药”的防疫组合被寄予厚望,如此也催生了相应的市场规模,更是为国内外相关生产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不过,伴随着全球新冠口服药不断加速审批,新冠肺炎疫苗企业能否把握后疫情时代的市场机遇更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11月6日,作为第四届进博会的平行配套活动,在以“创新为健康”为主题的第四届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通过对新冠肺炎一至两年的压制,疫情现在已经进入到新的常态化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科学、精准把控。与此同时,也应该习惯时不时由于输入病例引起的当地社区传播会成为常态化,而在科学精准的压制,已经应该进入第三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整个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但是也给疫苗、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以mRNA疫苗为例,mRNA技术早就开始有所布局,但是真正引起重视就是在这次新冠疫情,而在疫情的推动下mRNA技术革命化的发展及应用对生物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未来,mRNA技术可能在肿瘤预防、治疗、代谢性疾病、罕见遗传病等领域的治疗及预防具有诸多潜在机会。”高福指出,针对疫情预防,中国采取的是饱和式疫苗研发,也是因此,中国疫苗研发一直处在全球第一梯队。

今年进博会上复星医药展示的mRNA新冠疫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摄

疫苗市场竞争进入下半场

目前,全球共有7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以及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在全球新冠疫苗研发中,中国目前已有5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上市或应急使用。这几款疫苗均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而随着政策的推动,新冠肺炎疫苗及治疗药物在审批速度上都迎来了质的飞跃。在虹桥国际健康科技创新论坛上,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介绍,中国是最早开始研发新冠疫苗的国家,在速度和质量上都处于全球前列。近5年内,所有已获批准的疫苗开发中位时间是112个月,新冠疫苗从临床试验启动到获得紧急使用授权批准中位时间是7个月。

“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过程中,中国是最早开始的国家之一,目前,无论是新冠肺炎的上市速度还是疫苗质量都并列前茅,而这也是离不开全球协作,全球的疫苗开发更离不开中国的基础。”陈启宇说道。

数据来源:各公司官网,公开新闻资料

据波士顿咨询分析,辉瑞预计今年销售额335亿美元,Modena预计今年销售额200亿美元,加上BioNTech在德国、土耳其的独占市场以及复星医药的大中华区市场,mRNA疫苗今年的市场规模应该可以达到600亿美元。这还只是mRNA新冠疫苗的市场规模。如果算上其它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这个市场规模将更大。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中国已有5类24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9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4个疫苗已附条件上市,3个获批紧急使用授权。同时,我国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出口援助超过5亿剂新冠病毒疫苗。

此前国家卫健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在2021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表示,目前,国内仍然有不少企业在聚焦疫苗生产研发,无论是研发技术路线、疫苗品种数量、品种类型丰富程度,还是研发进度,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均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这一市场也吸引了无数企业加入布局。在第四次进博会上,GSK疫苗中国医学部负责人唐海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采访时介绍,新冠疫苗中,核酸疫苗在国外取得比较大的成果。在我国,灭活疫苗也取得了较大的助力作用,这两款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也都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但是对于预防感染其实还是有一定改进空间的。另外,疫苗的产能也是一个瓶颈,因为从世界范围来讲,疫苗的需求量还非常大。为此,GSK在疫情之初就做了一个决策,即为所有疫苗研发公司提供好的佐剂产品,也可以称为疫苗免疫反应的增强剂。而有了抗原以后,添加佐剂就可以大大提升疫苗的有效率。佐剂同时还可以降低抗原的量,进而大大提升疫苗的产能。

此外,据唐海文透露,GSK也正在与德国的CureVac公司合力开发一款第二代核酸疫苗。“这款疫苗也是把不同的变异株放进去,当然我们会做一些修饰,希望以后能够包含两种以上的亚型毒株,对以后所谓的加强针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尚在研发阶段。”唐海文补充道。

全球协作抗疫至关重要

除了疫苗,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将成为后疫情市场的重要竞争方向,这也有望改变全球制药企业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疫苗+特效药”被认为是最佳的防治组合手段。在新冠疫苗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并且将市场竞争延伸至海外及加强针的时候,“特效药”也不甘示弱,包括默沙东、辉瑞、罗氏在内的企业接连宣布在研新冠口服药物的最新进展。

10月27日,发表于《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Global Health的研究引发了全球关注,在服用一种名为“氟伏沙明”(fluvoxamine)的药物一个疗程(10天)后,可以将新冠肺炎感染初期的高风险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住院率减少66%,死亡率降低91%。

11月4日,默沙东与Ridgeback宣布其口服抗病毒小分子疗法Molnupiravir在英国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冠患者的口服抗病毒疗法。该药物一开始来源于埃默里大学的研究团队,从2020年4月开始临床试验到2021年11月初获批,历时一年半。相较于曾经新药研发需历时十余年,可谓是“火箭速度”。

随后,辉瑞也公布了其研究性新型COVID-19口服抗病毒候选药物PAXLOVID研究结果,中期分析显示,该药物将高危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了89%。这一数据甚至好于新冠中和抗体,显著优于默沙东Molnupiravir。针对后续药物上市进展,辉瑞公司首席科学官Mikael Dolsten称,辉瑞计划在11月寻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如果获批,辉瑞可能在今年交付。

虽然新冠治疗药物的不断成功给全球抗疫注入了强心剂。但不少业内专家也指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传染病是单靠药物结束的。最终还是要靠药物、检测、疫苗以及各种防疫策略综合发挥作用,谁也没法完全替代谁。

“辉瑞新的小分子药物临床数据从临床到出结果也非常快,这一切预示着过去困扰新药、新技术从研发到上市,长周期、高投入、创新技术能不能尽快惠及到大部分或所有的患者身上,在新冠疫苗和药物上都有了突破性发展。”陈启宇说道。

无论是疫苗还是治疗药物都是当下的布局热点。从安全性来看,在全球药品监管机构、临床研究机构、科学家、药厂共同努力下,都是保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了这些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上市。此外,从BioNTech和辉瑞、复星合作mRNA疫苗,中国国药、科兴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审批市场、生产等各阶段来看,都充满了全球协作。

这也意味着,后疫情时代,全球医疗市场协作形成新机制,在全球协作的模式下,将带来三大形势:一是,全球临床研发协同,形成新生态;二是,全球制造生产、运输协同加速,形成新网络;三是,全球药监审批联动、加速,形成新机制。

“现在我们和巴斯德有一个全球范围的合作,目前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如果三期临床试验成功的话,我们在预防新冠的疫苗武器库里就会又多了一款疫苗。传染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类似于滚雪球。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症状控制住了,还是会继续传播。所以,我们希望这款新冠疫苗出来后,对变异株可以有比较好的覆盖率。”唐海文透露,在甲流的时候,GSK就发现添加AS03佐剂后,对不同的亚型会有一个交叉保护的作用。所以,GSK现在也在密切的观察临床试验中使用GSK的佐剂后,能不能看到它对不同的亚型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交叉保护。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