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圆规”登陆琼岛后 陵水发现一片裸露珊瑚礁遗迹
发布日期: 2022-03-21 15:38:05 来源: 海南特区报

珊瑚礁一般生活在水里,那么你听说过岸上珊瑚礁吗?去年10月中旬18号台风“圆规”登陆琼岛后,陵水黎族自治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在位于该县新村镇盐尽村的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巡查时,发现一片裸露的珊瑚礁遗迹。它的现状如何?下一步如何妥善保护?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前往陵水采访。

湿地公园内珊瑚礁遗迹鲜有人知

2月11日上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盐尽村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型广告牌,因公园目前在建设中,园内许多设施还未完善,湿地岸边未安装护栏,道路也未建设完工,车辆经过不时扬起一阵尘土。放眼望去,公园内有成片的红树林,数十只白鹭站在水中,不少游客正在岸边钓鱼。

红树林在微风中摇曳,脚踩着泥泞的道路,为寻找珊瑚礁遗迹,记者在公园内走了20分钟,仍未看见关于珊瑚礁遗迹的指示牌。随后,记者询问现场游客及附近村民,他们均表示不知道公园内有珊瑚礁遗迹。“没听说公园里有珊瑚礁遗迹。”正在锻炼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一场台风掀开珊瑚礁遗迹“神秘面纱”

陵水林业局副局长寇峰告诉记者,去年10月中旬18号台风“圆规”登陆琼岛后,他到新村镇盐尽村巡查时,一块灰白色珊瑚礁引起了他的注意,当他进一步仔细查看时,发现附近竟有一片裸露的珊瑚礁遗迹,整体呈灰白色,十分漂亮,且整条道路下方存在大面积的珊瑚礁,他立刻找到陵水野生动植物协会及相关部门进行初步勘察,两处勘察点珊瑚礁已发掘出的高度均达到了1米左右。

记者注意到,珊瑚礁遗迹周边已拉起警戒线,鲜有人经过。珊瑚礁内混杂着不少各类贝类生物,因有的道路塌方后,形成路面大坑,从坑边可清晰看到部分珊瑚礁仍“压在”道路下方。陵水野生动植物协会会长梁志方介绍,该珊瑚礁遗迹原本是在道路下方,因道路受雨水冲刷而出露。

据推测,珊瑚礁遗迹距今约6200年

寇峰介绍,经初步勘查,该珊瑚礁遗迹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有鹿角珊瑚、蕈珊瑚、微孔珊瑚等种属。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后经专家研究表明,该潟(xì)湖所在地区原本为开阔海域,在全新世海侵过程中,随着泥沙沿岸输运、堆积,逐渐形成沙坝,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逐渐发育成型。而本次在裸露出来的珊瑚礁遗迹上采集的完整珊瑚骨骼碳14测年结果在6130aBP-6210aBP之间,表明当前出露的珊瑚礁遗迹发育时段在距今6200年以前,是全新世大暖期高海面时期发育的。

寇峰称,该珊瑚礁遗迹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南岛周边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海平面变化、珊瑚种群结构及珊瑚礁生态系统演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原本珊瑚礁遗迹所在的位置属于公园旁沿海公路,现为保护珊瑚礁遗迹,相关部门已将原本的道路规划向外平移,县林业局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到该处巡查,防止‘有心人’进行破坏。”

如何保护?

考虑到珊瑚礁遗迹的独特性,以及破坏后的不可恢复性,下一步如何妥善保护?“今年的计划是年底前将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寇峰表示,根据珊瑚礁遗迹的历史变迁,编制珊瑚礁遗迹人文价值挖掘与推广方案。例如,通过调研总结国内、外地质遗迹科普馆的建设经验和内容组成,初步编制陵水珊瑚礁遗迹展览和科普馆的方案;结合红树林湿地公园相关规划及珊瑚礁遗迹分布,提出相应的保护、科普宣传等规划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挖掘珊瑚礁遗迹的生态及文化价值。

意义重大

梁志方表示,此次发现的珊瑚礁遗迹是在近岸,是我省首次发现岸上珊瑚礁遗迹,也是我省分布面积较广、保存较完整的珊瑚礁遗迹。当前,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有红树林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如今又发现了珊瑚礁遗迹,表明该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是研究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演化的理想区域。

海南师范大学生态学教授张纪亮介绍,珊瑚礁遗迹原本所处的位置是在海洋,现被陆地掩埋,说明此前这块区域发生过气候变化,对海南古气候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此次珊瑚礁地貌的浮现,可由此窥得一隅历史时期此处地貌变迁,诠释陵水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记者吴佳穗)

标签: 首次发现岸上珊瑚礁遗迹 台风圆规 珊瑚礁遗迹 神秘面纱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