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汇市展望】2022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向波动或进一步加剧
发布日期: 2022-01-05 17:01:24 来源: 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月5日电(马萌伟)2021年,全球疫情变化继续主导外汇市场走势,海外疫情反复令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得到延续,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保持升值势头。全年来看,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累计上涨逾2.5%,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逾2.1%,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2.28%,累计升值1492基点。

2021年4月至5月,10月至12月,人民币汇率先后上演了两轮较明显的升值行情。12月,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进入“6.3”时代,创逾三年新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涨破6.35关口,一度升至年内高点6.3431(12月9日),较年内低点6.5831(3月30日)上涨2400点,涨幅逾3.6%;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涨破6.34关口,年内高点(6.3306)较年内低点(6.5902)上涨2600点,涨幅约4%。

展望2022年,专家表示,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料将有所收窄,我国基础国际收支顺差规模有望逐步回落。我国外汇政策将继续坚持中性原则,后续人民币汇率仍将面临出口强劲与美元指数走强两方面因素较量的局面,大概率仍是双向波动走势,波动态势可能进一步加剧。

市场供求是驱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导力量

根据现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人民币汇率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个是上一日的收盘价,还有一个是篮子货币汇率走势。上一日收盘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而篮子货币汇率走势则反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在这一报价机制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一个逻辑,那便是:美元强,人民币弱;美元弱,人民币强。

自“8·11汇改”以来,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与美元指数的走势整体保持一致,即美元指数上行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行并存。除2021年9-12月出现了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均表现强势外,其余背离情况多为“一方震荡+一方走强/走弱”。

为何2021年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多次背离?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首先是因为疫情之下的中国与欧美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的周期均有所错位。中国经济率先修复,美国次之,欧洲则略微落后美国。经济复苏周期的错位使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独立,人民币汇率在海外收紧中也保持住了韧性。其次,中国强劲的出口和结汇需求为年底人民币币值带来支撑。2021年强劲的出口在前期尚未转化成较高的结汇,10月结汇率仅录得61.1%。年末,偏强的结汇意愿推动企业从“持币观望”转为“兑现实际需求”,为人民币带来需求,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出现阶段性脱钩。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供求在起作用。2021年以来,我国境内的外汇市场总体上是供大于求,前10个月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合计是19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倍。而上一日的收盘价相较于当日的中间价累计偏升值,贡献了过去11个月人民币中间价升值的170%。可见2021年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受市场供求驱动的影响。

2021年内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针对人民币汇率“过热”上涨势头,“降温”信号来了。

2021年12月9日,央行公告称,自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这是央行2021年内第二次上调这一关键利率。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过快,这一政策措施的出台,可以通过影响外汇供求和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以防范市场单边预期以及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待政策信号释放之后,预计人民币快速升值的阶段将逐步过去,重新回归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称,外汇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之后,银行短期内需要获取更多外汇头寸,来应对更高的外汇存款准备金需求。这就增加了银行间卖人民币、买外汇的行为,外汇需求提升,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得以缓解。历史上,央行三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均在汇率升值压力加大的时期。

此前,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央行于2021年5月31日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2021年央行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但具体操作的背景和目的却并不相同:(1)5月31日:在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市场上存在着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1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自5月初以来显示出了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因此,随着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快速向下并将突破6.36时,央行上调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目的更多是为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2)12月9日:此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之前,1年期NDF显示市场上并未存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整体点位也在6.55-6.57区间窄幅波动。而随着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一路向下,并在夜盘时突破6.35关口,央行果断采取行动,一方面意在提前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另一方面更在于缓解后续结汇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2022年双向波动态势或进一步加剧

2021年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依靠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依靠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2021年11月18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八次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这实际是预警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出现了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过度升值。前期表现为双边汇率持续的单边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财务压力。

对于2022年外汇方面可能出台的政策,管涛指出,近年来,政府部门坚持以市场化手段调节资本流动,维持了汇率政策透明度。随着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国内先后出台了“增加汇率弹性+调控资本流入+扩大资本流出”的外汇政策组合。2022年,政府部门可能会继续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加强对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风险的管理。

管涛表示,2022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仍将是多空交织,预计双向波动态势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贸易项下,中国出口前景仍然是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关键因素。如果全球疫情逐步好转,经济重新开放,中国可能面临出口订单外流、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下降的情况,将收敛境内外汇供求缺口,人民币汇率可能偏向贬值方向;但如果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经济重启受阻,中国出口份额上升、贸易顺差扩大,将继续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除出口前景以外,2022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因素还包括中美利差、金融风险、经济复苏以及美元指数。管涛指出,2022年如果美国通胀指标持续高企,不排除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而国内为了经济稳增长的需要,货币政策要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

如果欧洲、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恢复到疫前水平,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等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则对美元指数形成利空。如果全球疫情持续发展演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将刺激市场避险情绪,或者通胀暂时论被证伪,美联储被迫加快货币紧缩,则对美元指数形成利多。

海通宏观表示,展望2022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可能存在贬值压力。疫情以后,中美本轮经济的复苏出现明显的错位,2020年我国率先防控住疫情,经济进入修复轨道,而到了2021年,随着政策常态化,我国经济开始回落。而相比而言,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开始较晚,但至今经济仍然延续了修复趋势。由于中美经济复苏开始的时点不同,这使得2020年中美实际利差走阔,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往前看,两国的复苏仍是错位的,海通宏观认为,接下来美国政策趋紧,而我国货币易松难紧,使得中美利差或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窄。随着实际利差的收窄,人民币汇率也会更有弹性。

中国银行全球市场部认为,2022年,在外汇市场供求更趋均衡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预期将更为分化,汇率波动弹性有望出现一定回升。随着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增强,当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强势表现或难以持续,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有望呈现宽区间震荡,波动中枢较2021年或将有所下移。

中金公司预计,2022年,基线假设是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在全球货币政策趋于紧缩的大环境下,我国出口的高增长很难持续,一旦出口增速回落,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估值就存在修复的需要。该机构预计人民币在2022年有望温和回调,年底的中枢将在6.65左右。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