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刘桂平: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向中国传导的压力在加大
发布日期: 2022-01-16 06:09:23 来源: 澎湃新闻

1月15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出席“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时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影响,国际循环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第一,全球疫情反弹带来的不确定性。德尔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种不断出现,传播能力增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反弹。近期,美国已有多次单日新增病例突破100万例,欧洲多国单日新增病例激增,且不少经济体意图选择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世界银行近期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1%,比此前下调0.2个百分点。

第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前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不断上升,货币政策转向趋势明显。今年1月刚披露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美国将在2022年3月加息并缩表,英国、印度央行已于2021年12月启动加息,欧央行也在考虑可能加息,这将推动美元、欧元等回流,可能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一些新兴国家将面临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向中国传导的压力在加大。

第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全球生产力布局加速调整,加之地缘政治角力的影响,中国产业面临向东南亚“分流”和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双重压力,部分产业“缺芯断链”,产业安全和竞争力受到威胁。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6%,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降幅达42%。

第四,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带来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主要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思潮蔓延,美国在经贸、金融等议题上对多边合作态度消极,全球治理体系的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多年来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出现显著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区域和领域盛行。

刘桂平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秉承开放理念,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创新能力,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双循环”的广度和深度:

(一)要充分展示开放姿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在这方面金融部门应该能够也必须有所作为,要抓好已有金融开放措施有序有效落实,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空间,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努力构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二)要充分挖掘我国市场容量大的潜力,统筹谋划内需牵引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资金供给,推动构建更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支持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意愿,增强持续消费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作用,持续夯实稳增长、保就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好接续转换的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作用,深入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对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持续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要充分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卡脖子”融资需求,推动完善金融创新体系,特别要发挥好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支持健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体系,尽快形成“科技驱动—现代金融—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五)要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在“双循环”中的特殊地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精准把握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持续巩固和完善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体系,扎实做好粮食安全、种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

(六)要充分激发有为政府治理潜能,更好推进财政、金融、产业、就业等政策形成合力。当前形势下,尤须大力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打好财政、金融、产业、就业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六稳”“六保”政策出台的质效和协同性,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