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肆虐,正给美国就业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1月24日,根据美国普查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仅在2021年底到2022年初的短短13天里,全美就有约1200万美国民众受疫情直接影响而无法工作。这一组数据来自美国普查局自2020年年中启动的“家庭脉搏调查”,而最新的这组数据,也是自项目启动以来的最高值。另外,同一调查还显示,另有320万美国民众因为担心被传染或传染给别人而无法工作。
出于对疫情的担忧,近几个月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承压严重,甚至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空缺职位数一直保持在高位、辞职人数屡创新高的现象。对比疫情前的数字,2019年末美国就业人员总数为1.52亿人,而2021年末为1.49亿人,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备受冲击。
处在劳动力不足与岗位需求不断上升的矛盾下,美国各行各业不约而同地扩张自身的自动化业务,例如有零售巨头加码自动化仓储,超市通过机器人负责配送等,为企业,以缓解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然而,行业的自动化趋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外界的担忧。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家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曾表示,发现了机器人在就业方面的应用对就业有着相当严重的就业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在美国,机器人的影响因行业和地区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且可能在加剧收入不平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疫情期间机器人的应用,从初期来看,是会拉大对民间贫富差距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影响,是因为这些机器人更多的是从事低技能的一线工人的工作,取代底层人员的工作机会。
美国企业纷纷“以机器人换人”,将意味着什么?
疫情加速自动化技术的普及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广泛传播,让美国的商业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数据公司IHS Markit的调查显示,2021年12月前几周美国商业活动的扩张速度为三个月以来最慢,但另一方面,客户需求依然旺盛。
尽管订单持续恢复,但疫情的严峻考验让越来越多美国民众不愿意回到岗位。有见及此,各大企业都不约而同地用上机器人推动生产。
根据推进自动化协会(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Automation)的数据,2021年前9月,机器人总销售额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4.86%,并打破了2017年同期14.7亿美元的纪录。随着制造业、物流和几乎所有行业的劳动力短缺,各种规模的公司都越来越多地转向机器人和自动化,以保持生产率和竞争力,该协会的总裁Jeff Burnstein说道。
长期以来,汽车企业都占据订购工业机器人的大头,但从疫情后的数据来看,自2020年以来其他行业的订购率也在逐步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前9个月,汽车相关机器人的订单增长了20%,另外,非汽车制造企业的订单增长了53%,当中增长最快的是金属行业,同比增长近两倍;然后是食品和消费品行业,增长了40%;半导体、电子的增长率为26%。
非汽车制造企业的订单增长,有一部分来自于疫情期间网上购物的加速发展。
疫情期间,美国市场供应链十分短缺,再加上“辞职潮”后劳动力不足,导致加工、运输再到销售等环节都受到影响。由于货架频繁缺货,民众也只好转向网上购物。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都考虑用上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复杂订单的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
运用自动化技术的佼佼者,当数亚马逊。早在2012年,亚马逊就开始部署和开发仓库自动化,并逐步开发出不同的机器人来执行不同的任务。疫情之后,亚马逊继续加码自身的机器人业务。2021年,亚马逊投资4000万美元建设新型仓储地,并选在马萨诸塞州开设机器人自动运输中心。目前,亚马逊已经拥有超过20万台机器人,在同行中一骑绝尘。
物流咨询公司MWPVL International的总裁兼创始人马克·沃夫拉特(Marc Wulfraat)更是预估,亚马逊借助这项技术,每年能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节省30亿至40亿美元。
在美国,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还逐步被运用到下游的分拣和配送环节。
此前,国际快递和包裹递送公司DHL曾表示,到2022年,DHL将承接多达2000台机器人,用于拾取和补充库存,以提高效率和加快交付过程。据悉,规划里的机器人数量比原本增加了一倍。DHL供应链首席执行官奥斯卡·德·博克(Oscar De Bok)也表示,公司需要这些类型的协作机器人来应对供应链所需的活动增加。
疫情之下,“用工难”的问题渗透到美国的各行各业。如沃尔玛押注机器人完成“最后一英里配送”,酒店使用客房服务机器人操作前台、将食物和物品送到客房等。
杨水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会降低企业的劳工成本,“对美国来说尤为如此,因为它的一线劳工是处在相对短缺的状态。”
“用工荒”下,企业“以机器人换人”
随着疫情在美国持续,即便是就业市场岗位紧缺,民众也难有足够的信心回到市场就业。
面对“用工荒”,不少企业开始转向机器,加大对自动化机器人的运用。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对近300家公司做了调查,其中有43%的受访企业表示,到2025年他们将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来减少劳动力。
企业对机器人的热衷,体现在了近来不断攀升的机器人支出上。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2021年用于专业服务机器人的支出同比增长了12%,达到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8亿元)。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方面表示,目前三分之一的专业服务机器人用于货物运输。
不可否认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给企业带来不少便利,但同时,部分经济学家也因此感到忧虑,认为最近的自动化浪潮可能会以持久的方式消除就业机会,削弱议价能力,尤其是对收入最低的工人而言。新斯科舍省达尔豪西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研究疫情自动化的经济学家凯西·沃曼(Casey Warman)更直言,“一旦一项工作实现自动化,就很难再回头了。”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动化在其发展的初期,是会对低端劳动力进行替代的,如果没有办法快速转型的话,很有可能会加剧这种矛盾。”
江瀚向记者分析称,其实在疫情之前,由机器人自动化所完成的劳动技术替代一直存在,但由于劳动力更便宜,而且企业都愿意使用劳动力而不是使用技术。“现在由于劳动力的缺失,企业为了确保自己的稳定而选择用技术替代劳动力,实际上是很正常的。”
可正如硬币的两面,机器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生产率也受到一定的质疑。麻省理工学院的德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表示,许多技术投资只是取代了人力,并没有给整体生产率增加多少。
对于这一点,江瀚认为若短期内想借助机器自动化降低劳动成本,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效果可能不会那么明显,但从长期来看还是可观的。“伴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和优化完善,特别是边际成本的不断降低,劳动力的成本还是有可能被降低的。”他向记者补充道。
在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中,Robert Seamans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机器人总体上直接替代了人类劳动,并表示,机器人可能实际上是在补充劳动力从而增加就业。
对此,江瀚也预判这种“替代”将会带来新的人力配置。“伴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其实人会向更具有操作属性、知识和技术密集度更高的工种转移。”他向记者说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机器人换人”加速:疫情严峻美国13天1200万民众无法工作 专业服务机器人支出大增
- 日本将于4月起实施减塑新法 多家企业加紧采取行动
- 东京股市显著下跌
- 印度终止对华PVC胶膜反倾销措施
- 1月25日美国宏观事历提醒:关注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及美联储会议
- IFO 1月份德国企业信心指数报95.7 预估94.5
- 德国股市大跌3.8% 乌克兰冲突和利率问题打击市场信心
- 2022财年丰田拟生产创纪录的1100万辆汽车 同比增近20%
- 日本新冠检测试剂盒缺货 国内厂商紧急增产
- 2021年赴新加坡国际旅客人数创新低 不到疫情前2%
- 欧洲主要股指盘初反弹
- 报告:韩国高收入家庭子女课外教育费是底层家庭8倍
- 金匠奖年度十大营销新锐人物:谢秀芳精准预判引领Sigmob强势突围
- 南京打造“智慧车站” 南站引入智能设备接管
- 切实维护建筑业农民工合法权益 安排专人重点跟踪
- 河北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八成 加工贸易增长较快
- 河南出台34条举措 向科技人才抛出“橄榄枝”
- 广东金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现了金融改革领域的多个“全国首创”
- 日本首次启动抑制油价措施 每升补贴3.4日元
- 韩股收跌2.56% 创1年内新低及10个月内最大日跌幅
- 罗马斗兽场将首次开放角斗士隧道
- 印尼应健全监管 以稳定煤炭供应
- 英国能源价格上限上调 将让400万个家庭雪上加霜
- 德国2022年硬煤进口量预计将同比增7.7%
- 印尼2022年计划生产6.63亿吨煤炭
- 外媒:日本将首次启动抑制油价措施 每升补贴3.4日元
- 国际油价会突破100美元吗?
- 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三国遭遇大规模断电 疑为统一电力网络故障所致
- 欧股开盘反弹,法国CAC40指数涨0.56%,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8%,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1.4%,德国DAX指数涨1.1%
- 美国克瑞(CR.US)2021年四季度每股收益为1.25美元 高于预期0.13美元
- 日本出版市场2021年增长3.6% 漫画表现出色、书籍15年来首次转增
- 运行稳定 这条运输“动脉”为亚欧贸易注入动能
- 关爱环卫工、新春送祝福,敏捷集团践行公益理念
- 合肥力争完成投资达1000亿元 计划改造农村危房230户
- 安徽消费总量跨上新台阶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
- 春节消费都存在浪费与过度的问题 别把春节变成“春劫”
- 扩大应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高校高层次人才实施年薪制
- 商贸零售变革推动消费升级 加快商业结构优化升级
- 跨省缴费实现网上办 解决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 时尚大气还耐看 新捷途X70S亮相
- 临期食品如何监管 亟需多措并举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费投入 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工程
- 安徽供销系统首家示范展馆开启 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展会
- 合肥20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河流整治成效明显
- 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 保证电表的准确无误 抽检环节也实现了自动化检定
- “5G消息警务联动平台”测试成功 实现三大场景应用功能
- 安徽桐城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率提升
- 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 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
- 美国1月PMI指数不及预期 国际金价震荡收涨
- 天然气价格上涨超600% 能源短缺来袭 欧洲为何只能吞下危机苦果?
- 许戈:美联储超预期的货币紧缩 导致市场恐慌|市场纵贯线
- 美股期货跌幅扩大 纳指期货跌近2% 标普500指数期货跌1.4%
- 科技富豪一周损失670亿美元 贝佐斯财富被奢侈品掌门人超越
- 日本2022年度预算案现13处错误 总务大臣承认工作疏忽
- 英媒文章:双速经济复苏恐拉大全球差距
- 外媒关注:人民币中间价创近四年来新高
- 俄乌局势紧张 全球资本市场大震动!何处觅得资产避风港?专家解读
- 浙商证券:3月份警惕美股回调
- 罕见!日本首次启动抑制油价措施 每升补贴3.40日元
-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倾向加拿大央行暂时不加息
- “黑天鹅”会否飞出?深度剖析:俄乌危机将如何影响全球市场
- 全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能级 率先实现行政村窄带物联网全覆盖
- 安徽省预计未来10天多雨雪天气 相关部门注意做好交通管控工作
- 安徽药品安全发展规划出台 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药品网络销售监测
- 安徽主要金融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多方合力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 新加坡提前收紧货币政策
- 法兴银行前瞻美联储利率决议:美联储可能不会满足市场的加息预期
- 澳洲联储或在2022年首次会议上取消债券购买计划
-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美股或尚未触底 美联储需大胆行动才能控制通胀
- 秘鲁原油泄漏污染面积近900公顷 旅游业和渔业遭重创
- 疫情导致德国经济损失约3500亿欧元
- 美国今冬取暖费大涨 或迎来“最昂贵的冬天”
- 美国通胀高烧不退 “治病”恐让全球埋单
- 多因素影响 道指暴泻千点后反弹收高
- 俄乌形势恶化 欧股血流成河
- 中信:在美国货币紧缩预期背景下 港股“韧性”何来?
- 中韩动力电池巨头竞争加剧 LG新能源挑战宁德时代
- 出台充电设施建设规范 明确安装条件及流程
- 适老化成趋势,从身份证核验健康码看AI防疫的未来
- 冷链防疫为何屡屡暴雷 构建智慧冷链系统势在必行
- 西气东输管网助温暖过年 加压设备全天待机热备
- 医学影像国潮起!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称 消费税对于社会保障而言是必需的
- 中信证券:美联储实操或相对缓和 料二季度港股市场估值显著修复
- 亚太股市普跌 其中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跌幅扩大至3%
- 德国1月综合PMI升至4个月来高点
- 商务部: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5年全球第一
-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成功入选影响力工程名单 缓解了百年来干旱缺水问题
- 武汉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 主要指标超预期目标
- 2022年春节期间交管便民服务措施公布 放宽路边临时停车
- 湖北建设科技强省要注重“柔性引才”实施并完善柔性引才政策
- 加快武汉城市圈“硬联通”打通黄石城区沿江通道的“肠梗阻”
- 2022年首个美联储议息周来临 金融市场正在适应美联储鹰派转向
- 德意志银行:将欧洲央行加息预期提前至最早2022年12月
- 美联储3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1.3% 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4.8%
- 【国际大宗商品早报】国际油价收跌约2% 伦镍收盘重挫近7%
- 惊魂一夜!道指狂跌1115点后收涨 美股尾盘为何神奇拉升
- 不要放松!WHO:奥密克戎并非新冠“终结者” 全球范围内恐出现更多变种
- 进入年前打货高峰期 DIY做大餐渐成年轻人过年的新乐趣
-
1上海启动电竞文化节 邀请两岸电竞爱好者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交流切磋
-
2电影业损失350亿 目前各影院可以向属地区主管部门提交复工复映申请
-
3网络货运疏堵点:言信行果摒传统物流行业灰色地带 打造信用能力
-
4海军2020年度招飞质效再创新高 招收选拔基数较往年持续增加
-
5消息称国通快递经营困难全网停工 官方发表声明
-
6成都扶持民办公益幼儿园 获运转补助经费已全部拨付到位
-
7“80后”非遗传承人:把藏服做成时尚界的宠儿 带有民族文化的服饰更有市场
-
8跨境电商助力外贸促稳提质 提升国际竞争力
-
9澳门通过电子支付平台推动恢复旅游业 吸引广东省游客赴澳门旅游消费
-
10贵州与多方合作共建鲲鹏产业生态 实现互利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