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倒计时1天: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聚焦4大长期目标
发布日期: 2021-10-10 21:46: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春城昆明,一场国际盛会即将拉开帷幕。

10月11日至15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昆明举行。10日上午,COP15首场媒体通气会透露,此次大会将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举办5场高级别会议,并同时举办生态文明论坛。

生物多样性是支持陆地和水下所有生命的基础。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显示,从1970年起的46年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68%,全球生态系统愈发脆弱,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COP15将审查执行《公约》和《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以及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情况,并预计将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做出最终决定。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新闻官员刘思佳透露,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聚焦4个长期目标,包括增强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珍视、维护或增强自然生态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公正且公平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以及消除财务执行手段与其他执行手段之间的差距等。

《生物多样性公约》已有196个缔约方

“出于对丧失生物多样性的担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在支持人类生命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认识,1992年联合国制定《生物多样性公约》。”刘思佳表示,公约主要目标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

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其中中国是最早一批缔约国。“目前基本上所有国家均加入公约,表明全球社会充分认识到我们需要携手共同努力,从而确保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刘思佳表示。

生物多样性是支持陆地和水下所有生命的基础,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以及富有营养的食物,加强对于科学的理解,并且提供医药资源,帮助抵抗疾病和缓解气候变化。更改或者删除任何一个元素,都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并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现在人们获取的粮食、能源等资源比以前更多,但自然环境付出的代价也明显越来越大,这导致今后自然为人类提供贡献的能力将有所下降。”刘思佳说。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大约100万种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如果不采取行动来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驱动因素的强度,其中许多物种将在几十年内灭绝。

每个物种在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的丧失将来有可能会增加传染病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刘思佳表示。

此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密切联系。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新自然经济报告》显示,全球高度依赖自然和适度依赖自然的行业总价值达4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比重的52%。长远来看,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也将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重创。

值得注意的是,多项国际研究表明,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5个主要驱动因素都是人类活动,分别为土地和海洋利用的改变、植物和动物的过度开发、气候变化、污染,以及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各种因素都会受到人类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影响,其中又包括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人口的动态和趋势、贸易、技术创新以及从地方到全球的治理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速度就因区域和国家而异。”刘思佳表示。

强力问责措施有助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面对全球生态系统发出的警告,COP15将如何联合各国力量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伯(David Cooper)表示,本次COP15第一阶段会议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希望通过高级别部长会谈能够形成清晰的政策方向,“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在昆明形成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好消息是如果政府和社会可以在多个层面上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仍然是有望减缓的,甚至是有可能逐步停止的,强有力的环境政策和问责措施将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为的改变。”刘思佳表示。

“我们需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转变成相应的政策,相应的立法和实实在在的行政管理,包括财政、投资等相关政策,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来更好地支持生物多样性发展。各国领导人应做出承诺,形成政治动力,同时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够承诺给予发展中国家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支持。”大卫·库伯说。

针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出一项变革理论,“各国政府和社会都需要确定一些优先事项,分配财政和其他资源,将自然价值内在化,认识到我们不作为的代价。”刘思佳表示。

变革理论设想包括,首先是制定工具和解决办法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及确保能够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满足人类需求,并确保能够提供服务执行的条件以及财政资源、能力技术等适当的执行手段来支持这些行动。同时,以透明和负责任的方式监测进展情况,开展适当评估工作,确保在2030年全社会走上实现2050年生物多样性愿景的道路。

刘思佳透露,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聚焦4个长期目标,包括增强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珍视、维护或增强自然生态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公正且公平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以及消除财务执行手段与其他执行手段之间的差距等。

其中,增强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联通性和完整性至少增加15%,灭绝率至少降低10倍,所有物种中至少90%的遗传多样性得以维持等。

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大卫·库伯表示应持乐观态度,“研究表明,只要是采取了行动的领域,我们都已经看到一些明显改善。与没有采取措施相比,濒危物种的灭绝速度、规模下降2-4倍。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推广有效的保护措施,那么我们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所制定的目标就能够更好的实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闻资讯
精彩推送